增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发布日期:2024-09-19 13:22

来源类型:第一财经 | 作者:菲利普·德斯穆尔斯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澳门今期结果】【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刘伯温免费记录】【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6合开彩app下载无风险】

  近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和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联合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理论研讨会举办。与会专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增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为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凝聚力量。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李忠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跟以往三中全会的主题既有共同之处,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即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来部署改革开放。我们在学习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时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全面把握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改革开放始终与现代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推动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其关系集中体现在:第一,改革开放的动因,就是为了更好实现现代化。第二,改革开放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第四,现代化的成就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效。正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了温饱问题,在20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接着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五,现代化的进展和成就是检验改革开放的最重要标准。不同阶段的改革举措效果怎么样,主要的方面就是看现代化建设成就到底怎么样。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确定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举措,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课题。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也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辟新的前景。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国情作出的关键抉择。第一,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活力。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首先需要动力,没有动力就不可能前进,没有动力就可能停止,就可能僵化,这个动力体现在整个社会,也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有动力才有活力,在动力基础上还要增强社会活力。解决当前中国的很多问题,关键还是要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这是一个关键。只有有了积极性,措施才能落实,改革才能取得成效。第二,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会部署的所有改革,都鲜明地突出了制度的色彩、原则和要求。第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三中全会《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并要求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第四,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当前中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面临着复杂的形势,面对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三中全会要求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所处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方位。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有三次大的历史方位的确定,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别解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课题。但也要看到,每个大的历史时期又有一些历史方位的重大调整,或曰战略调整。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作过两次比较大的战略调整,于是有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建设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大的历史方位发生转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环境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也在作重大调整。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处“关键时期”的深刻意蕴。二十届三中全会所讲的“关键时期”是指什么时间段?我体会,这里指的主要是2035年前的十年时间。因为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为2050年实现全面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这十年又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从现在起到2029年,二是从2030年到2035年。为什么说是“关键”时期?“关键”即关节点,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的转折点,其中包含着质变或飞跃;关节点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甚至有阵痛。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如此。三中全会所讲的“关键”主要是指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关节点。因为在这十年左右时间中,这两种转变都会基本完成,之后,我国会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再经过十五年左右时间,完成转变,进入新的稳定发展阶段。

  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意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的最新科学判断,为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历史方位,提供了科学根据。首先,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性。这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期,是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前途和命运抉择的关键期。为此,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特别是要在“七个聚焦”上下功夫,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对世界的深远影响。这关乎世界和平发展,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关乎世界格局的稳定转型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为此,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国际关系,特别是要完善大统战格局,不仅考虑祖国统一问题,也要考虑国际斗争大局,有效应对世界大变局带来的挑战。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秦宣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极为重要。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所以必须要有领导;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必须有方向;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所以必须有立场;改革是一场宏大的试验,所以必须要有秩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所以必须要有步骤。一句话,要使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个原则的历史逻辑。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善于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之所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书写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并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提炼为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原则,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六个坚持”原则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练。这些重大原则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前后呼应,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

  要准确把握“六个坚持”原则的现实逻辑。“六个坚持”原则,不仅是对以往改革经验的总结,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之所以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之所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我们的改革是广大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之所以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因为这是改革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之所以强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因为已有的制度还需要不断健全,解决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制度创新,填补制度方面的空白。之所以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建立起了中国的法律制度体系,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治领域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迫切需要从党中央层面加强统筹协调,依靠深化改革加以推进。之所以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

伍义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科学谋划,提出了实践要求,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深刻理解把握。

  改革的实践要求应改革目标任务而提出,又在落实改革目标任务中得到丰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等一系列实践要求,成功推进改革,使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新的实践要求是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总体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所强调的“五个重点把握”所确定的。它基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基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统领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明确的内涵,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改革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好各领域改革;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这些实践要求既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深刻系统总结,更是“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反映了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作者为北京日报社总编辑)

邓小平改革方法的启示借鉴意义

罗平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中国的改革是以农村为突破口的,而农村改革发端于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实现由“非法”转变为合法,成为全国农村推广的大政策的过程,体现出邓小平独特的改革开放论。这些方法论,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的前提。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又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产到户的命运发生转机,离不开邓小平的支持,但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的认同,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代表了广大农民和大多数干部的意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这又离不开邓小平在此前后大力倡导的解放思想。毫无疑问,今天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勇于解放思想。当然,解放思想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因而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一直讲,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包产到户不是邓小平发明创造的,它经历了农民自发产生,到一部分干部赞同认可,再到中央高层决策实行的过程。邓小平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楷模,他总是善于从群众的发明创造中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答案,在群众创作经验中归纳总结党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敢闯敢干不是盲目蛮干,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邓小平强调:“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但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之初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开始有了初步的把握,有条件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

  不进行无谓的争论。安徽是包产到户搞得较早、涉及面较大的地方,安徽干部一开始对包产到户也并非认识一致。邓小平就此发表了“不要争论”的指示,坚定了安徽推行包产到户的决心,也才有包产到户的最终成功。改革必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尽可能地取得改革的共识,减少改革的阻力。一项改革措施如果看准了,改革的效果与“三个有利于”是一致的,就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进行无谓的争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不仅会误事,而且要乱套!”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与依据

孙熙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未来五年的改革任务,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这表明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已经进入了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系统、更加科学理性、平和中正的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其中,党的领导是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保证,人民中心是根本价值立场,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的理论品格,制度建设是改革的鲜明特点,依法治国是改革的重要保障,系统观念是改革的思想方法。这六个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

  全面深化改革是坚定的政治方向与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要有方向,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又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是有“主心骨”“定盘星”和“压舱石”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改革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是走在人间正道上的改革,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旨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而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益启示。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试,旨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传统社会的奴役与压迫,克服了资本逻辑的发展弊端,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有机统一,从而超越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定势和“历史终结论”的思维束缚。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内在统一的,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推进,才能开辟广阔的前景;只有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作者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执行院长、教授)

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杨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更加牢固地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改革开放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生命线。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完成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深刻理解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要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和专家意见,以及基层经验充分吸收进来,办成一些惠民意、暖人心的实事。

  人民是改革的阅卷人: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只有经得起人民群众评价的改革成果,才是我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取得的实效。要注重群众评判,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当然,由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不能走过场,必须要有约束力,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

  人民是改革的主角: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制度保证。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兴党之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新成果。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推进人民主体性与民主过程性的有机统一。

  人民是改革的主力:要筑牢团结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同心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重在激发全社会每个建设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历史证明,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人民永远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2024年8月12日,第9版;图片来源:北京社科之窗微信公众号)

Emanuel:

9秒前:毫无疑问,今天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勇于解放思想。

廖月豪:

2秒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

郑爱延:

9秒前: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所以必须要有领导;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必须有方向;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所以必须有立场;改革是一场宏大的试验,所以必须要有秩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所以必须要有步骤。

Zara:

1秒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